当前位置: 首页 > 后勤新闻 > 后勤动态 > 老旧小区华丽蝶变,居民感受幸福敲门

老旧小区华丽蝶变,居民感受幸福敲门

时间:2022/10/25 14:52:25 点击量:233

 

“内改”“化妆”升颜值,生活小区换新衣。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是保定市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的一项革新举措,也是城市建设“竞”出加速度、“秀”出新颜值的关键一步,更是一项回应群众新期待、当好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主力军和重要展示窗口的光荣使命。经过后勤物业管理部4个多月的配合、协调和全力支持,我校的家属生活区通过升级改造,显著改善了教职工生活环境,切实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一、精心组织、集聚民智

老旧小区改造关乎小区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为把这项惠民工程做好做实,顺利推进,后勤领导高度重视,从立项之初就紧盯市政改造契机,积极沟通协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全力争取政策支持,密切配合实施改造。成立了由社区书记、施工负责人、监理负责人、设计负责人、住建局巡查员、住户代表、家属区物业管理部门联合组成的“一师九员”工作小组,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建立了良好完备的组织队伍。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围绕建什么、怎么建,达到怎样的效果,广泛听取住户的意见与建议。经过一系列勘察、调研、论证、设计等环节,确定了完备的施工方案。同时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住户走访、业主微信群讨论、电话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补充。发动居民群众当好“质监员”和“监督员”,共同监督工程项目质量和进度,确保改造工程顺利完工。

c1.jpgc2.jpg

二、更新设施、补齐短板

自今年六月开始,历时四个多月,七一南苑和工厂苑家属区改造已基本完成。改造过程中,坚持“应改尽改、能改则改”的原则,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宜居环境。实施了地下供排水管道更换、楼顶防水、雨污分流、楼内外墙面粉刷、道路重新铺设硬化、车棚翻新改造、更换窗户等工程;对家属区电子监控设施、各单元门禁进行了重新安装;小花园设置休闲廊架及坐椅、全域规划喷绘停车位;室内外改造并增设高效节能公共照明设施等。八月底开工的青年苑老旧小区改造正如火如荼进行,改造进度也已进行大半,主要包括供排水管网、道路分区及公共设施的维修改造等。在改造过程中,对堆放在角落、车棚等各处的杂物、僵尸车等进行了彻底清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有序的新环境。

c3.jpgc4.jpgc5.jpgc6.jpgc7.jpgc8.jpg


三、尽职尽责、优化施工

七一南苑1号楼是高层住宅楼,共18层 ,楼高60余米。楼体多年风吹日晒,风化比较严重,楼顶时常有瓦块、墙砖脱落,许多住户的阳台都有裂缝,雨水经常倒灌室内。由于楼层太高,多年来此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在这次改造过程中,施工人员冒着酷暑高空作业,铲除松动的墙体,填补裂缝,重新粉刷整个墙体,楼体焕然一新的同时彻底消除了存在多年的安全隐患,得到了广大住户的一致称赞。

c9.jpgc10.jpg

在进行七一南苑雨污分流时,发现进入1号楼地下室的自来水管道腐蚀严重,多处腐烂漏水。由于入户管道不在此次改造范围,施工方可以视而不见,但是施工方负责人急群众之所急,经过紧急抢修,两条数十米入户管道更换完毕。建设施工方的这种责任感让小区居民深受感动。

c11.jpg

青年苑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共有14幢住宅楼,由于建成时间较早且分期分批建造,缺乏整体规划性,地下给排水管网错综复杂,管道老化腐蚀,排水不畅和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大多阀门失控锈死。施工方克服困难,避开交错的燃气管道等隐蔽设施,在最短的时间内铺设了新管道,解决了管道老化问题,得到了大家一致称赞。

c12.jpgc13.jpg

四、领导支持、居民配合

为了配合老旧小区实施改造,为施工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后勤物业管理部门积极配合鼎力支持,为施工方提供了现场办公室、休息室、工具材料存放等场所,创造良好支撑条件。为了表达感谢之情,小区居民多次给加班加点的施工人员送去解暑饮料和夜餐,并向施工建设单位赠送了写有“精施工严管理、创新城合民意”的锦旗,字里行间饱含着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支持、认可和感激。

c14.jpg

我校五四苑、统建苑家属区分别于2019年、2021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推进,今年底我校五个家属区将全面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通过小区改造提升,小区的功能逐步完善,绽放新颜值同时,品质生活环境稳步提升。

c15.jpgc16.jpgc17.jpg


后勤管理处积极配合市政规划,全力沟通居民诉求,协调助力施工进展,在保定市政府和学校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教职工及家属的根本利益,采取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